光学性能parametersOperating波长:表示分离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光波长范围。最常用的有1310 nm、1550 nm或同时支持两种波长(即1310/1550 nm),可以让您适应不同光纤通信系统(如PON、CATV等)的要求。光分离比:表示光输入信号分布在几个输出上的比例,是关键参数之一。最常见的比有1:2、1:4、1:8、1:16、1:32、2:4、2:8等。(1:N表示1个输入信号分成N个输出,2:N表示2个输入信号分成N个输出)。实际的分配比必须符合设计标准(例如,对于1:2的比例,通常要求两个输出端的信号功率发散不超过0.5 dB)。插入损耗:表示光信号功率从输入到输出端的衰减,以dB为单位测量。插入损耗越小,信号传输效率越高。它的值与光分离比有关(比例越大,通常插入损耗越大)。例如,1:2分频器的插入损耗通常小于3.5 dB,1:16分频器的插入损耗为13.5 dB。附加损耗:除了光分离比本身的理论损耗之外,器件制造技术等因素造成的过度衰减。以dB为单位测量。对于质量分频器,附加损耗通常很小(例如,1:16分频器)。0.3 dB)。Polarization-dependent损耗(PPP):由光信号偏振状态的变化引起的插入损耗的波动,以dB为单位进行测量。该值越小越好(通常需要0.3 dB),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。反射损耗:表示器件抑制反射光的能力,以dB为单位进行测量。反射损耗越大,反射光越小。通常要求为50 dB(对于单模光纤),以避免反射信号对系统运行的影响。2月。设计和物理parametersInterface类型:表示输入和输出处的光连接器类型,应与系统中的其他器件相对应。最常见的有SC、LC、FC等(例如SC、LC、FC等)。SC/APC、LC/UPC;“APC”和“UPC”指的是不同类型的端部磨削,其影响反射损耗的特性)。密封尺寸:根据安装条件的不同,密封尺寸有所不同。例如,为光分频器的托盘设计的插件模块通常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尺寸(例如,与19英寸框架兼容),这有助于它们安装在适当的插槽中。光纤类型:与器件兼容的光纤类型。通常使用单模光纤(例如,G.652D等)。在一些特定场景中,可能会使用多模光纤,但单模光纤主要用于通信系统。